国庆假日期间,新能源车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4小时充电的新闻上了热搜。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尴尬,值得反思。新能源车充电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充电桩安装数量不足?还是检修不及时导致故障率较高?面对节假日如此大的车流量,是否可做一些应急准备?
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偏低、私人充电桩安装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普及率不断提升,部分地区充电桩数量不足,影响了新能源车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故障桩和僵尸桩,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此外,由于车桩生产企业较多,标准不够统一,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仍然存在。
一些地方充电桩“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据网友反映,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严重影响了使用效率。有些充电桩无电源接入,还有些充电桩出现问题联系不到服务商,导致充电桩变成“充电装”。面对不断增长的新能源车充电桩,专业检修和维修人员也必须及时跟进,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小小充电桩,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直接影响到汽车大市场。从目前反馈的问题看,构建布局合理、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点。相关部门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为解决“在哪建”“建多少”问题提供数据支持,还可尝试探索加强公共桩、个人桩的入网和互联互通,提高充电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只有切实解决充电难题,才能让新能源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