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0731-88876089

  • 联系人

    李栋、杜瑜敏

  • 邮箱

    csuzyxh@sohu.com

  • 邮编

    410083

  • 学院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

光伏全产业链谋变革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5日 作者:

在日前召开的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期间,多位与会专家认为,“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来艰巨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光伏产业还需自我突破,加强技术创新。

上网电价将持续降低

专家分析,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预计今年新增装机55-65吉瓦,“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70-90吉瓦。

同时,光伏发电成本也迎来快速下降。2010年以来,全球新投运的光伏发电电价下降了70%以上,未来发电成本仍将持续下降,随着光伏转换效率和工艺制造水平持续提升,光伏产业中长期内将成为我国上网电价最低的供电方式,预计2035年光伏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我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电源。



过去十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风电成本下降25-40%,当前光伏、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低于煤电,随着储能成本的快速下降,风储、光储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可能分别在2021年、2022年低于煤电。

推动跨界融合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在技术上的迭代创新。

“今年1、2月,新注册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数量达上万家,这说明新能源产业形势可期,但可再生能源的缺陷不容小觑,比如间歇性、波动性问题,产业链非常长等。”与会专家表示,光伏产业横跨化工行业和电力行业,超长产业链让企业之间的博弈异常激烈,这无形中分散了很多企业的精力,削弱了企业的洞察力,导致缺少有针对性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末端电价非市场化,光伏企业最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做好企业和产品的迭代创新,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机会和挑战。诸多条件限制,让光伏企业尤其是下游企业,创新起来非常难,但“30·60”双碳目标的紧迫性,需要光伏企业达成共识,一起为行业降本创新出力,共同推进光伏行业的跨界融合。

过去的能源体系依赖资源,而在未来,应大力发展能源科技,摆脱对一些基础自然资源的依赖。由于光伏产品服役时间为25-30年,尤其是光伏组件,要适应50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突发天气,所有创新一定要基于稳健可靠,可靠性、适应环境能力不够的创新,最终成本反而会上升。未来的光伏创新,首先要聚焦于核心的电池效率的提高。

2020年,受自然灾害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内硅料减产,导致短期内供给严重不足,而今年,全年硅料供应仍将持续紧张,价格也将持续增长,除此之外,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光伏玻璃价格连续上涨,使光伏企业不堪重负。在业内人士看来,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也将成为光伏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文章标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