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采、运输及生产中产生的废酸、废碱、重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等均是危废的重要来源。从数据上来看,各地许可建设的危废处理能力和当地的危废总产量基本平衡,但实际处理能力与危废种类存在明显错配,导致缺口较大。另外还有许多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心存侥幸,违法处置或随意倾倒危废,严重损害行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加强危险废物(下称“危废”)鉴别环境管理工作,规范危废鉴别单位管理。这是自去年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关于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布后,生态环境部针对危废管理出台的又一重要文件。
相较于普通废物,危废具有明显的危险特性和环境影响,能源开采、运输及生产中产生的废酸、废碱、重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等均是危废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我国针对危废处置的管控力度不断加码,但仍存不少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都进一步指向更加精细化和更具针对性的危废管理举措。
那么,我国能源产业中危废处置现状如何?又有哪些问题呢?
对于危废的处置,目前主要有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其中,无害化处置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或消除危废对环境或人体的危害性,包括焚烧、填埋等;资源化利用即通过对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危废进行处理后再利用。据相关人士透露,我国能源产业中危废处置仍存在的问题有:危废产量与日俱增、处置能力错配问题突出、危废市场混乱等。
我国能源产业中危废处置发展方向
“随着各项文件的出台,我国危废行业正进入新阶段,工业端和处置端将联系得更加紧密。”业内人员表示,“以前都是依赖于第三方做处理,现在的趋势是工业端往后走一步,在厂区内自行处理,或者处置端往前走一步,进入厂区直接做服务,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完全脱节。生态环境部文件指出加强危废鉴别,随着工业升级,危废行业将更具针对性,这样许可证的空置、错配等以前由于鉴别分类不足带来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行业将发展到一个更好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正探路利用大数据等数字化管控技术进行危废管理,许多互联网企业及工业信息化企业都切入到了危废领域,通过危废物流管理、互联网化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且可接入到地方政府平台,便于政府掌握整个危废的流向、加强管控。
“从我们危废处置企业的角度讲,危废交易平台可以提供信息。例如,广东省产废企业超过1万家,相关信息大家不可能及时掌握,但通过交易平台公开各企业的产废种类、产废量等动态数据,可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匹配;同时处置价格也是公开的,这样不会发生处置单位漫天要价的情况,市场实现了充分竞争。”业内人员表示。
业内人员指出:“数字化的管控是更有效的方式,只要数据上网了,就可以做到很好的监管。今后危废鉴别能力跟上后,最终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历史依据的、更精准的数字化台账管理系统,这也是解决危废处置能力错配的一种方式,待未来成熟之后,监管将更加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