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0731-88876089

  • 联系人

    李栋、杜瑜敏

  • 邮箱

    csuzyxh@sohu.com

  • 邮编

    410083

  • 学院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

碳中和蓝图如何实现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2日 作者:

      碳中和指净碳足迹为零,即实现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由于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比重最高、温室效应最显著,因此二氧化碳减排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2015年的《巴黎协定》提出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球碳中和,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



零碳电力将成供能主体

      实现碳中和不仅要依靠能耗总量的下降,更要依靠能源结构的改良,去煤化是我国能源结构改良的关键。电力是人类社会最佳的二次能源,随着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不断完善,零碳电力必将逐步替代煤炭,成为未来能量供应主体。

      新能源开发作为零碳电力系统的重中之重,发展非常迅速,过去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急剧下降,2019年,并网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降至0.068 美元/千瓦时,陆上和海上风电成本分别降至0.053 美元/千瓦时和0.115 美元/千瓦时。同年火电平均发电成本约为0.05美元/千瓦时。为解决其波动性、不稳定性等问题,首先需要大力克服大规模储能问题。




      我国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23.4%,其中可再生能源占15.3%,而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估计,2050年,世界平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66%,预示着2060年,我国基本实现零碳电力供能。

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化石资源化利用是指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再作为能源,而是作为原料或材料投入使用,并经由化学反应转化为非能源产品。化石资源化利用可使碳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转向下游产品而非排入大气环境,化石资源得以从能源结构中脱离,与碳排放解绑。

      已大幅减少的二氧化碳则可通过植树造林、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加以回收。在未来充沛能源的支撑下,资源化利用是回收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最为理想的可行途径。




      通过对我国未来4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的系统性展望,我们绘制出一幅中国2060年碳中和蓝图。该蓝图的构建和实现遵循以人为本、科技支撑、经济可行、节奏合理四项原则。

      2060年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推进碳中和的进程中,我国将彻底摆脱资源、能源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告别化石能源时代,迈入新能源时代、化石资源时代、循环经济时代。




文章标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