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0731-88876089

  • 联系人

    李栋、杜瑜敏

  • 邮箱

    csuzyxh@sohu.com

  • 邮编

    410083

  • 学院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

研究发现临近空间钙钛矿太阳电池演化规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9日 作者:

近日,某研究所薄膜太阳电池研究组研究员团队,首次报道了临近空间环境钙钛矿太阳电池昼夜性能演化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能源材料》。临近空间是指距地表20~100千米的空间,这一空间气流相对平稳、垂直对流小,是部署空中飞行平台,执行监视预警、通信中继、导航定位及环境监测等任务的理想环境。



而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较高的功质比,是空中飞行平台良好的能源供应器件。但是不同于地面环境,临近空间较强的紫外线照射强度、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会对钙钛矿太阳电池发电性能造成影响。目前,尚没有临近空间环境钙钛矿太阳电池昼夜性能演化的相关研究。

研究团队制备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搭载高空气球,在高度为23千米的临近空间,进行了长达19个小时的飞行试验,研究了钙钛矿太阳电池在长时长、大温差、强紫外、低气压临近空间环境中的昼夜性能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可能的变化机制。



研究表明,钙钛矿太阳电池在临近空间展现出优异的发电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最高发电功率密度达12 兆瓦/平方厘米(同时搭载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发电功率密度为15兆瓦/平方厘米),目前在临近空间飞行时间最长、昼夜温差变化最大(-70℃至70℃)、发电功率密度最大。

经实验室效率归一化后,钙钛矿太阳电池与晶体硅太阳电池全天发电能量密度完全相当,展示了钙钛矿太阳电池在临近空间的巨大应用潜力。




文章标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