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时代背景下,交通领域减排降碳压力攀升,极大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迭代、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态势。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材料发展概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步伐加速。正极材料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将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倍率、内阻等多方面性能,也是动力电池中成本较高的部分。常见的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和锰酸锂等。

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是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随着新能源整车产销量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数据,2022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达到102.24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00亿元。
二.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路线
(一)高镍、低钴/无钴将成三元材料发展主流趋势
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迭代升级主要有两大方向和三大趋势。方向一是提升能量密度,主要实现路径有提升比容量和提升电压;方向二是提升安全性、循环性能及稳定性,主要实现路径有单晶、掺杂等技术。综合来看,主要对应三大趋势:高镍化、高电压和单晶化。
(二)磷酸锰铁锂或为磷酸铁锂升级版
磷酸锰铁锂(LMFP)与磷酸铁锂(LFP)结构相似,但磷酸锰铁锂能使得电池能量密度理论提升15-20%,同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安全性能优异的特点。整体来看,它的安全性能优于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高于LFP,且对稀有金属依赖度低,能与磷酸铁锂共线生产,成本优势相对明显。

(三)钠离子电池或将迎来量产
锂矿资源的稀缺性与价格的不稳定,均推动市场积极寻求替代品。钠离子电池由于其高性价比、高安全性,以及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优异的特点,成为了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补充体系。预计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元年,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会伴随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商业化而迎来爆发式发展,并在储能、电动车、电动两轮车等领域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