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

    0731-88876089

  • 联系人

    李栋、杜瑜敏

  • 邮箱

    csuzyxh@sohu.com

  • 邮编

    410083

  • 学院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

郭学益教授一行出席2025新能源金属提取冶金与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作者:

9月19-21日,由长沙新能源创新研究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承办的“2025新能源金属提取冶金与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

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院院长郭学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马世光教授、江苏苏青水处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钱平等专家领导出席大会。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研究院副院长王亲猛教授,研究院童汇教授、范鑫铭教授、杨英教授、王松松老师、毛高强博士后、彭尔柯博士后、乔晋玺博士后、黄智升硕士一同参会。

郭学益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新能源金属是支撑“双碳”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其开发与循环利用对保障资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并指出,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是新能源金属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汇聚各方力量,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为该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院院长郭学益教授致辞

研究院副院长童汇教授主持开幕式

为了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装备及技术服务团队投身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大会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及科技创新团队、优秀装备、材料供应单位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彰。其中我院毛高强博士后、乔晋玺博士后、彭尔柯博士后获得“2025新能源金属提取冶金与循环利用技术优秀青年奖”。先进电池与失效分析团队、有色金属资源循环高值化利用创新团队、能源金属冶金与循环利用团队获得“2025新能源金属提取冶金与循环利用技术创新团队奖”

开幕式结束后,郭学益教授应邀作题为“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大会报告,汇报围绕围绕资源循环行业的发展背景、中南大学资源循环团队的研究布局及创新成果应用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面临的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和绿色转型迫切等挑战,重点介绍了团队在城市矿产绿色循环、二次资源协同冶炼、稀贵金属高效回收和能源材料循环再造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突破。郭学益教授指出,未来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将朝着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和高值化方向发展,强调构建“全链条、多源协同、清洁高效”的循环体系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

郭学益教授作大会报告

王亲猛教授作“典型新能源关键矿产绿色低碳冶金”为题作大会报告,系统阐述了红土镍矿在新能源战略背景下的资源特性、提取挑战与绿色冶金创新路径。针对当前红土镍矿资源提取技术存在的挑战和瓶颈,创新提出“红土镍矿富氧侧吹硫化熔炼”新工艺。该技术已在印尼合作项目中稳定运行并逐步推广,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与环保水平,推动镍产业技术升级,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新能源关键金属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亲猛教授作大会报告

童汇教授作“失效动力电池材料资源化再生与回收利用研究”大会报告,介绍了废旧三元正极材料再生与回收技术,从有色金属能源材料再生-回收-资源化再利用出发,提出了有价金属资源循环与高附加值利用,详细介绍废旧三元正极材料多角度升级再生与有价金属短流程高效闭环回收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

童汇教授作大会报告

在大会第二天的分会场中,范鑫铭教授作“生物质基硬炭钠离子全电池低温老化失效机制及电极调控研究”报告,针对目前钠离子全电池低温耦合老化失效机制不明的难题,提出了低温循环失效“材料-极片-电芯-系统”研究新思路,系统的介绍了生物质基硬炭钠离子全电池在低温存储失效分析与低温循环失效探索方面开展的工作。最后针对低温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死钠成分演化路径不明、原位表征手段缺失等研究难点,提出了多机互联研究新思路。

范鑫铭教授作大会报告

其他分会场报告中,王松松老师作“红土镍矿硫化熔炼选择性物相演变规律研究”报告,彭尔柯博士后作“成矿矿物学对复杂钴矿资源提取的启示作用”报告,乔晋玺博士后作“铁锡协同捕集废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的研究”报告,毛高强博士后作“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改性研究”报告,黄智升硕士作“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退役光伏组件废玻璃再利用环境效益研究”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参会学者的高度认可,会后与专家进行了详细交流讨论。

(一审:黄智升; 二审:秦雯琦; 三审:李栋


文章标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