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8日,由中南大学、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国有色金属智库主办,,郑州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湘南学院协办,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冶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锰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冶炼渣处置与利用大会”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低碳、高效、资源化”为主题,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200 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院院长郭学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研究院副院长王亲猛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主持会议并作大会报告,研究院副院长李栋教授、于大伟教授、许志鹏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王松松讲师、乔晋玺博士后以及博士硕士生代表参会交流。

郭学益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冶炼渣作为冶金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高效、低碳、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和重大机遇,期望通过此次大会深入交流研讨,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势,加速冶炼渣高效回收与低碳处理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推动冶金行业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携手构建“生产-研发-工程-投资”全链条产业生态圈,为推动我国冶金工业的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亲猛教授应邀作题为“有色金属高温冶炼渣热能与物质协同回收”的大会报告,针对冶炼渣热能浪费问题,提出热能物质协同回收创新方法,通过攻克余热回收过程物料处理与输送、高效传热技术、装备材质与耐久、系统集成与耦合四大瓶颈,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高效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李栋教授应邀作题为“红土镍矿高镍锍氧压渣资源化利用”的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氧化渣浸出过程的理论基础和工艺研究,采用还原酸浸的方法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浸出,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揭示了还原强化浸出的反应机理,同时经过除杂、沉淀后,制备了电池级磷酸铁,实现了氧化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许志鹏教授应邀作题为“稀散金属碲的高效分离提取及高纯化制备”的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碲渣选择性浸出-定向还原-真空蒸馏新工艺,有效回收碲渣中的碲并制备粗碲产品,通过真空蒸馏得到高纯碲,实现了对碲渣中碲的高效短流程分离提取,具有产业化前景。
于大伟教授应邀作题为“红土镍矿尾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大会报告,针对红土镍矿高压浸出渣的处理难题,开发了红土镍矿高压浸出渣活化焙烧-选择性浸出脱杂及高压酸浸渣湿法脱杂合成电池级磷酸铁新技术,揭示了水合氢明矾石热分解机理及溶解行为,为红土镍矿高压浸出渣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理论指导。
为树立本领域行业技术典型,打造行业团队标杆,会议期间开展了“冶炼渣处置与利用领域行业优秀企业、团队及个人”表彰活动。研究院高温智能冶金团队、稀贵金属清洁提取与高纯化团队荣获冶炼渣处置与利用领域“技术创新团队”奖,王松松老师荣获冶炼渣处置与利用领域“领军人物”奖。


(一审:王子彪; 二审:秦雯琦; 三审:李栋)